常识资讯

劳动合同和三方协议——应届生求职必备的常识

2025-03-1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标志着正式雇佣关系的建立,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发生纠纷,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解决。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定应该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等条款。

  ”三方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主要目的是明确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并为毕业生办理报到证、档案转移等手续提供依据,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三方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工作岗位及待遇、违约责任、其他约定事项等。

  首先,二者的法律效力不同,三方协议属于民事合同,只是一个初步的就业意向协议,劳动合同则受《劳动法》特别保护,维权力度更强。但是,如果三方协议中明确了具体的岗位、薪资待遇等内容,且双方已经按照协议履行了部分义务,则可以视为劳动合同的一部分。

  其次,二者的签订时间和生效时间不同,三方协议通常在毕业前签订,签字即生效,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劳动合同则一般在毕业生正式入职后签订,生效时间从实际入职日开始计算。

  最后,二者违约金有所区别,三方协议常有违约金,通常在5000元以内,而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通常只在特定情况下适用,比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约定服务期,或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等。

  无论是劳动合同还是三方协议,应届生都应认真阅读每一项条款,尤其是出现空白条款、模糊表述、隐形捆绑、责任转嫁的情况要格外注意,确保自己对所有内容有充分了解,避免因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应届生在签订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之前,务必核实用人单位的资质和信誉,确保对方具备合法经营资格,以免遭遇虚假招聘或欺诈行为。

  应届生在签订协议时,尽量保留一份原件或复印件,以便日后出现争议时作为证据使用。特别是涉及薪资待遇、工作条件等关键条款,更应保存好相关文件。在签订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和不确定的地方要及时与用人单位或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沟通,寻求专业建议,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劳动合同和三方协议是应届生求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法律常识,了解并掌握它们的基本内容和签订注意事项,有助于应届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当然在签订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之前,应届生们需要先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实习僧当前推出的活动【春招情报站】为毕业生整理了最新春招资讯,帮助应届生们掌握春招全局情报,大家可到实习僧官网或app/小程序获取岗位表!

搜索